首页 佳音 紧密相处 考验家人爱的表达...

紧密相处 考验家人爱的表达方式

(文:李容珍)

0
family, love, parenthood-6475821.jpg

「愈是紧密在一起,愈是考验家人爱的表达方式!」正当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许多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国外行程被迫取消、政府规劝近日暂勿出国)的缘故,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回「家」与家人一同相聚。长荣大学神学院副教授吴慈恩表示,许多人若因长期未同住,互动联系少,多少有些疏离,返乡后有了较多时间相处,反而更容易凸显彼此文化及价值的差异。若相处时间再久些,难免有摩擦。此时唯有增加相互理解与谅解,学习尊重与同理,才能在这波疫情中修补家人关系,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是家庭再生还是旧伤再现?

吴慈恩提到,许多人好不容易回家了,但若长期在其他国家文化里生活,现在为了疫情回到家乡,也许会创造新的可能,把旧有的思念或对家的渴望,正向表达出来,彼此也能随着时空移动,珍惜现在紧密的关系,家庭就会有好的发展。但是,若家人虽然渴望在一起,但旧有的负面互动模式再现,可能又引发旧伤痛。

其次,当全家人被迫在一起时,在校与同学或在职场与朋友互动的方式,若继续在家中扮演,则也会对家庭关系带来挑战。

因为一旦这些角色习惯也带回到家,父母可能会怀疑「这是我的孩子吗?」亲人认为:「你怎么会是这样的人?」「你怎么说这样的话?你这样没有见证!」因此在一个更多观察和互动的环境中,若是彼此之间的要求和评断更多,可能就会带来冲突。所以,家人要珍惜在家的相处,不要增加更多的规则、评断,或告诉别人「你应该如何?」

随着时空的移动,应更理解家人有自己生存中要扮演的角色和方式,在家庭中彼此更多理解,方能一起成长。

◤找到彼此爱的表达方式

吴慈恩也举例,孩子的线上学习,是孩子与老师的互动时间,父母就不应该在一旁参一脚或说三道四,老师听了也会尴尬,学生对老师也不好意思。当家人更多紧密在一起,不要太多评断,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要否认他们的价值,也让他们学习负起责任,不要完全倚赖父母的照顾,从国外回来的孩子也更要体谅父母亲的感受。

吴慈恩提到,家人更多相处,不要只想「对方应该如何?」而要能更多深入理解家人处在甚么光景?他们的需要是甚么?渴望是甚么?我们能为对方创造甚么价值?甚至真实地去关怀对方。

以前做不到的,现在愿意去做,放下己见或长期的成见,找到彼此「爱的表达方式」。当灾难来临,大家都认同家是爱的凝聚的生命共同体,家人彼此之间在沟通表达上,若能有更多的关怀和理解,更多同理和尊重,较能创造一个彼此滋养的关系。

属灵带领者带家人一起祷告

她也提到,现在有很多「内在美」(太太在美国,先生在家乡)或影子配偶(另一半因为出差旅行常搭飞机离家)。现在因不能到处飞,都回到家里,双方就必须重新调适新的相处模式,不但要尽量陪伴和满足对方。

吴慈恩表示,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若是家人常常分离,便很难有家庭祭坛的建立。但若平常透过LINE表达关怀、祷告,并鼓励家人珍惜彼此都在家里的时候,建立家庭祭坛,则对家人间感情的凝聚将带来很大的影响力。

特别是疫情中,大家都处在焦虑的状况,可以彼此祷告,为家族祷告,甚至为教会、社会和国家祷告。因为一个人确诊会影响一个家;一个家庭确诊,会影响一个社区; 一个社区确诊,会影响一个国家。这种生命共同体的感受会更深刻。

所以,家庭的属灵带领者,需有智慧地带领孩子一起祷告,分享彼此之间的爱和相互祝福,真心诚意地把对方放在祷告中,家会变得更温馨。

没有评论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