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溪旁树 从恐惧伤害中得医治

从恐惧伤害中得医治

0
Man raise hand up at top of rock on blue sky and white cloud abstract background. Freedom feel good and travel adventure vacation concept. Vintage tone filter effect color style.

经文:创世记二十章1-18节

每个人面对新环境的挑战,多少都会有恐惧不安,尤其是面对充满挑战、压力的生活,若再遇到重大挫折,那么往往余悸犹存,留下严重创伤。「信心之父」亚伯拉罕就曾经历这样的恐惧伤害。

创世记十二章记载,亚伯拉罕满怀信心,遵从上帝吩咐移民迦南,没想到抵达迦南就遇上当地饥荒,于是心生恐惧,为求保命,甚至不惜牺牲太太换取财物。所幸上帝怜悯干预,拯救撒拉脱离法老的手,及时挽回了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尽管事过境迁,亚伯拉罕内心的恐惧仍未得到释放,以致创世记二十章记载,当他再次来到新地方──基拉耳,也是在上帝告诉他,太太撒拉不久即将生产应许之子以撒的关键时刻,他那种面对新环境挑战所带来生存危机的恐惧感,又再次显露无疑。

创世记二十章1-2节:「亚伯拉罕从那里向南地迁去,寄居在加低斯和书珥中间的基拉耳。亚伯拉罕称他的妻撒拉为妹子,基拉耳王亚比米勒差人把撒拉取了去。」

亚伯拉罕称太太为妹妹的原因是「我以为这地方的人总不惧怕上帝,必为我妻子的缘故杀我。」(11节)他再次因内心的恐惧撒谎欺骗,不惜伤害太太的贞洁,而且这种为同一件事恐惧的阴影更延续到儿子以撒身上(二十六章1、6、7节)。亚伯拉罕因恐惧所受伤害之严重性,就好像一朝被蛇咬,终生怕草绳。

一、惧怕的并发症
人生旅途难免会有恐惧担忧,适度的忧虑使人警醒谨慎,然而若持续停留在恐惧里,将带来内心严重的辖制和心灵创伤,不仅伤害自己也遗祸他人。亚伯拉罕内心的惧怕带来什么并发症?

1.惧怕使人自卑躲藏
「害怕就躲藏」这是人类始祖亚当夏娃所留下来的记号(创世记三章8-9节)。受过严重惊吓的人,内心没有安全感,对事情的反应很敏感,一风吹草动就会觉得草木皆兵,再加上惧怕使人失去信心,害怕再受到伤害,于是迟迟不想面对问题,只有一味躲避的结果甚至形成自卑感。

亚伯拉罕每去到新的地方,常认为当地人有种族歧视,会排斥拒绝甚至加害于他,于是他一再隐藏他的真实身分。事实上,亚伯拉罕是人类第一位先知,有着尊贵的身分,又有上帝的同在,祷告的能力(创世记二十章7节),他应该勇于面对,而不是自卑躲藏。

2.惧怕使人自卫攻击
惧怕在无法躲藏的时候,会转为防卫性的攻击。当基拉耳王亚比米勒在梦中被上帝责备之后,晓得亚伯拉罕的真实身分及他和撒拉的关系,于是找来亚伯拉罕,责问他为何行这事、让他们招来灾祸。亚伯拉罕回答说:「我以为这地方的人总不惧怕上帝,必为我妻子的缘故杀我」。

亚伯拉罕不仅未承认错误,反而为保护自己而攻击别人。他首先说那地方的人「总不惧怕上帝」,言下之意是心中无神,目中无人。

事实上,基拉耳人并非像亚伯拉罕所说,反而是「心正手洁」,在上帝眼里「心中正直」的人(二十章5-6节)。

其次是归罪他人,将他心里想像的惧怕当成事实──「『必为』妻子的缘故杀我」。11节的言下之意乃是「我之所以不对,乃是因为你太坏了」。

3.惧怕使人歪曲事实
惧怕的人为了使其自卫性的攻击、反应过度的行为,能自圆其说,往往自我辩解,甚至把还没发生的事当成已发生。亚伯拉罕掩盖事实真相,甚至说谎──尽管他们有同父异母兄妹的关系,然而他却故意隐瞒最重要的夫妻关系,称撒拉只是妹妹,以致陷亚比米勒于不义,很显然,这是一种欺骗的行为。

亚伯拉罕下埃及心生恐慌的结果,连累法老全家(创世记十二章17节);而他内在恐惧没得到医治,又再次「行了不当行的事」,伤害到基拉耳人,使他们全国的人都「陷在大罪里」(二十章9节)。

为何被称「信心之父」的亚伯拉罕竟如此胆怯,一错再错呢?他不是那么有信心的踏上移民之路?不是那么勇敢的与四王打仗,抢救罗得?不是那么慈悲的为所多玛迫切祷告吗?为何自己面对新环境的挑战,竟然恐惧到信心全无,忘记祷告,伤害别人呢?

今天在教会里难免也常有这种现象,一些在教会的确有敬虔信仰,平时也热心追求的人,突然间为著某件事做出毫无信仰理性,伤害兄姐、伤害教会的行为,为何会如此呢?这是许多牧者深感痛心、无奈的事。

其实这些疑问是无法依常理来解释的,也不能说他没有信仰,我们必须从他的成长过程是否受过伤害才能得到答案。以亚伯拉罕为例,迁徙到凶险环境带给他内心的恐惧,心灵的创伤就像一颗地雷埋在地下,当你不小心踩到「心灵地雷」马上引爆。这就是亚伯拉罕和有些基督徒平常很有信心、热心、爱心,但当他被触到未得医治的伤痕时,他会毫不留情伤害别人的原因

二、惧怕对信仰的影响
创世记二十一、二十二章记载了亚伯拉罕生命和信仰的巅峰──等了25年得到了应许之子以撒,并且凭信心将以撒献给上帝。在这两件事之前,圣经作者又一次记载了亚伯拉罕的失败──因恐惧再说谎的事,我深信这是有特别用意的,上帝有意借着这一事件来医治亚伯拉罕的内在恐惧,因恐惧深深影响人对上帝的态度,也阻碍上帝对人的赐福。

1.惧怕阻碍人领受上帝的恩典
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四章17-18节),他会怀疑上帝的爱和应许,必会阻碍他领受上帝的恩典,因为「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雅各书一章6-7节)

亚伯拉罕首次移民遭遇饥荒的恐惧、环境的凶险,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使他信不过上帝的应许,以致有以家仆以利以谢为后嗣的计划(创世记十五章2-3节),而后更满足于与使女所生的儿子以实玛利,视上帝应许以撒的诞生为开玩笑(十七章15-18节)。因此,上帝必须先医治亚伯拉罕的恐惧,否则将阻碍他领受上帝所应许的恩典──得着应许之子。

2.惧怕阻碍人对上帝完全的信心
惧怕使人在信心上产生严重的缺陷,他会将任何事情都看得严重可怕,并急于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亚伯拉罕就是因为信不过上帝的带领,所以才需要以说谎欺骗来保护自己。

以亚伯拉罕当时信心的景况,他不可能相信上帝是「叫死人复活,使无变有的上帝」(罗马书四章17节)没有这样的信心,当然也就不可能奉献独生爱子以撒。因此,在得着应许之子以前,上帝必须先扫除他内在恐惧的阴影,建立他对上帝完全的信心。

三、惧怕的内在医治
亚伯拉罕的恐惧如何得着医治,顺利领受上帝应许之子,并以完全的信心奉献儿子呢?

1.人的接纳
在亚伯拉罕两次惧怕事件上,有一点非常令人困惑,就是为何上帝没有惩罚亚伯拉罕,反而安排法老王、亚比米勒善待他呢?我深信这是上帝智慧的医治,一个因恐惧受过伤害的人,他最迫切需要的是安慰、鼓励和保护。

因此,亚比米勒适度质问「你怎么向我这样行呢?我在什么事上得罪了你?」提醒亚伯拉罕不要陷人于不义,并清楚告知「你向我行不当的事了」之后,亚比米勒立即原谅亚伯拉罕,赐给他许多财产,还准许他「随意居住」(创世记二十章15节),给予居留权的保障,此外,还给撒拉一笔遮羞费遮掩她的羞耻,使她「在众人面前没有不是了」(16节)。

很显然,医治的第一个步骤乃是周围的人适度提醒他的错误之后,让他感受到他是被爱、被接纳的,并且遮盖他的羞耻,给予足够的安全感。

2.自己勇于面对
「害怕就躲藏」这是人之常情,但要解决内在的恐惧,却需要勇敢面对令你恐惧的事。接下来17节提到:「亚伯拉罕祷告上帝,上帝就医好了亚比米勒和他的妻子,并他的众女仆,她们便能生育」,亚伯拉罕开始为他惧怕的对象祷告,而且这是一种求上帝赐福对方的祷告,很明显,亚伯拉罕已能坦然、勇敢面对令他恐惧的人,除去了他和亚比米勒之间因恐惧带来的隔阂。

勇于面对惧怕的人或事,并为惧怕的对象祝福、祷告,才能从惧怕的阴影里得释放。而且上帝喜爱我们为伤害我们的人祷告,当上帝垂听祷告时,对方将认识上帝的作为并与我们和好,正如后来亚比米勒待亚伯拉罕一样。

「当那时候,亚比米勒同他军长非各对亚伯拉罕说,凡你所行的事都有上帝的保佑。我愿你如今在这里指著上帝对我起誓,不要欺负我与我的儿子,并我的子孙。我怎样厚待你,你也要照样厚待我与你所寄居这地的民。」(创世记二十一章22-23节)

3.上帝重建信心
「亚伯拉罕祷告上帝」也表明亚伯拉罕再次来到上帝面前,修正了他和上帝的关系。当亚伯拉罕勇于面对内心的恐惧时,上帝也以垂听他的祷告,使亚比米勒全家均能生育,来重建他的信心,让他体会「那在我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约翰一书四章4节),明白亚比米勒不是惧怕对象,反而是需要代祷的对象。

因着上帝的怜悯医治,亚伯拉罕的祷告蒙应允,恐惧得消除,在信心的功课上有了重大的突破,使他能「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宝座前」(希伯来书四章16节),以完全的信心顺服上帝的吩咐,献上心爱的独生子以撒。

一个因恐惧受过伤害的人,你无法用理性、信仰来解释他的行为,你也不能试图改变他或阻止他不再去伤害别人,惟一解决的方法乃是周围人的了解接纳,而自己意识到本身内在的创伤,勇于面对,接受主耶稣爱的医治。

讨论分享:
1.为何亚伯拉罕不惜牺牲性命冒险救罗得,表现得如此勇敢,但对自己面对新环境生存危机,却显得懦弱惧怕呢?

2.亚伯拉罕内心的恐惧带来什么并发症?他怎样伤害别人?

3.为何亚伯拉罕伤害别人,而上帝却没追究他的罪,反而怜悯恩待他?上帝如何帮助他从恐惧中得释放呢?

没有评论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