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溪旁樹 從恐懼傷害中得醫治

從恐懼傷害中得醫治

0
Man raise hand up at top of rock on blue sky and white cloud abstract background. Freedom feel good and travel adventure vacation concept. Vintage tone filter effect color style.

經文:創世記二十章1-18節

每個人面對新環境的挑戰,多少都會有恐懼不安,尤其是面對充滿挑戰、壓力的生活,若再遇到重大挫折,那麼往往餘悸猶存,留下嚴重創傷。「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就曾經歷這樣的恐懼傷害。

創世記十二章記載,亞伯拉罕滿懷信心,遵從上帝吩咐移民迦南,沒想到抵達迦南就遇上當地饑荒,於是心生恐懼,為求保命,甚至不惜犧牲太太換取財物。所幸上帝憐憫干預,拯救撒拉脫離法老的手,及時挽回了這個即將破碎的家庭。

儘管事過境遷,亞伯拉罕內心的恐懼仍未得到釋放,以致創世記二十章記載,當他再次來到新地方──基拉耳,也是在上帝告訴他,太太撒拉不久即將生產應許之子以撒的關鍵時刻,他那種面對新環境挑戰所帶來生存危機的恐懼感,又再次顯露無疑。

創世記二十章1-2節:「亞伯拉罕從那裡向南地遷去,寄居在加低斯和書珥中間的基拉耳。亞伯拉罕稱他的妻撒拉為妹子,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差人把撒拉取了去。」

亞伯拉罕稱太太為妹妹的原因是「我以為這地方的人總不懼怕上帝,必為我妻子的緣故殺我。」(11節)他再次因內心的恐懼撒謊欺騙,不惜傷害太太的貞潔,而且這種為同一件事恐懼的陰影更延續到兒子以撒身上(二十六章1、6、7節)。亞伯拉罕因恐懼所受傷害之嚴重性,就好像一朝被蛇咬,終生怕草繩。

一、懼怕的併發症
人生旅途難免會有恐懼擔憂,適度的憂慮使人警醒謹慎,然而若持續停留在恐懼裡,將帶來內心嚴重的轄制和心靈創傷,不僅傷害自己也遺禍他人。亞伯拉罕內心的懼怕帶來什麼併發症?

1.懼怕使人自卑躲藏
「害怕就躲藏」這是人類始祖亞當夏娃所留下來的記號(創世記三章8-9節)。受過嚴重驚嚇的人,內心沒有安全感,對事情的反應很敏感,一風吹草動就會覺得草木皆兵,再加上懼怕使人失去信心,害怕再受到傷害,於是遲遲不想面對問題,只有一味躲避的結果甚至形成自卑感。

亞伯拉罕每去到新的地方,常認為當地人有種族歧視,會排斥拒絕甚至加害於他,於是他一再隱藏他的真實身分。事實上,亞伯拉罕是人類第一位先知,有著尊貴的身分,又有上帝的同在,禱告的能力(創世記二十章7節),他應該勇於面對,而不是自卑躲藏。

2.懼怕使人自衛攻擊
懼怕在無法躲藏的時候,會轉為防衛性的攻擊。當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在夢中被上帝責備之後,曉得亞伯拉罕的真實身分及他和撒拉的關係,於是找來亞伯拉罕,責問他為何行這事、讓他們招來災禍。亞伯拉罕回答說:「我以為這地方的人總不懼怕上帝,必為我妻子的緣故殺我」。

亞伯拉罕不僅未承認錯誤,反而為保護自己而攻擊別人。他首先說那地方的人「總不懼怕上帝」,言下之意是心中無神,目中無人。

事實上,基拉耳人並非像亞伯拉罕所說,反而是「心正手潔」,在上帝眼裡「心中正直」的人(二十章5-6節)。

其次是歸罪他人,將他心裡想像的懼怕當成事實──「『必為』妻子的緣故殺我」。11節的言下之意乃是「我之所以不對,乃是因為你太壞了」。

3.懼怕使人歪曲事實
懼怕的人為了使其自衛性的攻擊、反應過度的行為,能自圓其說,往往自我辯解,甚至把還沒發生的事當成已發生。亞伯拉罕掩蓋事實真相,甚至說謊──儘管他們有同父異母兄妹的關係,然而他卻故意隱瞞最重要的夫妻關係,稱撒拉只是妹妹,以致陷亞比米勒於不義,很顯然,這是一種欺騙的行為。

亞伯拉罕下埃及心生恐慌的結果,連累法老全家(創世記十二章17節);而他內在恐懼沒得到醫治,又再次「行了不當行的事」,傷害到基拉耳人,使他們全國的人都「陷在大罪裡」(二十章9節)。

為何被稱「信心之父」的亞伯拉罕竟如此膽怯,一錯再錯呢?他不是那麼有信心的踏上移民之路?不是那麼勇敢的與四王打仗,搶救羅得?不是那麼慈悲的為所多瑪迫切禱告嗎?為何自己面對新環境的挑戰,竟然恐懼到信心全無,忘記禱告,傷害別人呢?

今天在教會裡難免也常有這種現象,一些在教會的確有敬虔信仰,平時也熱心追求的人,突然間為著某件事做出毫無信仰理性,傷害兄姐、傷害教會的行為,為何會如此呢?這是許多牧者深感痛心、無奈的事。

其實這些疑問是無法依常理來解釋的,也不能說他沒有信仰,我們必須從他的成長過程是否受過傷害才能得到答案。以亞伯拉罕為例,遷徙到凶險環境帶給他內心的恐懼,心靈的創傷就像一顆地雷埋在地下,當你不小心踩到「心靈地雷」馬上引爆。這就是亞伯拉罕和有些基督徒平常很有信心、熱心、愛心,但當他被觸到未得醫治的傷痕時,他會毫不留情傷害別人的原因

二、懼怕對信仰的影響
創世記二十一、二十二章記載了亞伯拉罕生命和信仰的巔峰──等了25年得到了應許之子以撒,並且憑信心將以撒獻給上帝。在這兩件事之前,聖經作者又一次記載了亞伯拉罕的失敗──因恐懼再說謊的事,我深信這是有特別用意的,上帝有意藉著這一事件來醫治亞伯拉罕的內在恐懼,因恐懼深深影響人對上帝的態度,也阻礙上帝對人的賜福。

1.懼怕阻礙人領受上帝的恩典
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約翰一書四章17-18節),他會懷疑上帝的愛和應許,必會阻礙他領受上帝的恩典,因為「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雅各書一章6-7節)

亞伯拉罕首次移民遭遇饑荒的恐懼、環境的凶險,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使他信不過上帝的應許,以致有以家僕以利以謝為後嗣的計劃(創世記十五章2-3節),而後更滿足於與使女所生的兒子以實瑪利,視上帝應許以撒的誕生為開玩笑(十七章15-18節)。因此,上帝必須先醫治亞伯拉罕的恐懼,否則將阻礙他領受上帝所應許的恩典──得著應許之子。

2.懼怕阻礙人對上帝完全的信心
懼怕使人在信心上產生嚴重的缺陷,他會將任何事情都看得嚴重可怕,並急於用自己的辦法去解決,亞伯拉罕就是因為信不過上帝的帶領,所以才需要以說謊欺騙來保護自己。

以亞伯拉罕當時信心的景況,他不可能相信上帝是「叫死人復活,使無變有的上帝」(羅馬書四章17節)沒有這樣的信心,當然也就不可能奉獻獨生愛子以撒。因此,在得著應許之子以前,上帝必須先掃除他內在恐懼的陰影,建立他對上帝完全的信心。

三、懼怕的內在醫治
亞伯拉罕的恐懼如何得著醫治,順利領受上帝應許之子,並以完全的信心奉獻兒子呢?

1.人的接納
在亞伯拉罕兩次懼怕事件上,有一點非常令人困惑,就是為何上帝沒有懲罰亞伯拉罕,反而安排法老王、亞比米勒善待他呢?我深信這是上帝智慧的醫治,一個因恐懼受過傷害的人,他最迫切需要的是安慰、鼓勵和保護。

因此,亞比米勒適度質問「你怎麼向我這樣行呢?我在什麼事上得罪了你?」提醒亞伯拉罕不要陷人於不義,並清楚告知「你向我行不當的事了」之後,亞比米勒立即原諒亞伯拉罕,賜給他許多財產,還准許他「隨意居住」(創世記二十章15節),給予居留權的保障,此外,還給撒拉一筆遮羞費遮掩她的羞恥,使她「在眾人面前沒有不是了」(16節)。

很顯然,醫治的第一個步驟乃是周圍的人適度提醒他的錯誤之後,讓他感受到他是被愛、被接納的,並且遮蓋他的羞恥,給予足夠的安全感。

2.自己勇於面對
「害怕就躲藏」這是人之常情,但要解決內在的恐懼,卻需要勇敢面對令你恐懼的事。接下來17節提到:「亞伯拉罕禱告上帝,上帝就醫好了亞比米勒和他的妻子,並他的眾女僕,她們便能生育」,亞伯拉罕開始為他懼怕的對象禱告,而且這是一種求上帝賜福對方的禱告,很明顯,亞伯拉罕已能坦然、勇敢面對令他恐懼的人,除去了他和亞比米勒之間因恐懼帶來的隔閡。

勇於面對懼怕的人或事,並為懼怕的對象祝福、禱告,才能從懼怕的陰影裡得釋放。而且上帝喜愛我們為傷害我們的人禱告,當上帝垂聽禱告時,對方將認識上帝的作為並與我們和好,正如後來亞比米勒待亞伯拉罕一樣。

「當那時候,亞比米勒同他軍長非各對亞伯拉罕說,凡你所行的事都有上帝的保佑。我願你如今在這裡指著上帝對我起誓,不要欺負我與我的兒子,並我的子孫。我怎樣厚待你,你也要照樣厚待我與你所寄居這地的民。」(創世記二十一章22-23節)

3.上帝重建信心
「亞伯拉罕禱告上帝」也表明亞伯拉罕再次來到上帝面前,修正了他和上帝的關係。當亞伯拉罕勇於面對內心的恐懼時,上帝也以垂聽他的禱告,使亞比米勒全家均能生育,來重建他的信心,讓他體會「那在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翰一書四章4節),明白亞比米勒不是懼怕對象,反而是需要代禱的對象。

因著上帝的憐憫醫治,亞伯拉罕的禱告蒙應允,恐懼得消除,在信心的功課上有了重大的突破,使他能「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寶座前」(希伯來書四章16節),以完全的信心順服上帝的吩咐,獻上心愛的獨生子以撒。

一個因恐懼受過傷害的人,你無法用理性、信仰來解釋他的行為,你也不能試圖改變他或阻止他不再去傷害別人,惟一解決的方法乃是周圍人的了解接納,而自己意識到本身內在的創傷,勇於面對,接受主耶穌愛的醫治。

討論分享:
1.為何亞伯拉罕不惜犧牲性命冒險救羅得,表現得如此勇敢,但對自己面對新環境生存危機,卻顯得懦弱懼怕呢?

2.亞伯拉罕內心的恐懼帶來什麼併發症?他怎樣傷害別人?

3.為何亞伯拉罕傷害別人,而上帝卻沒追究他的罪,反而憐憫恩待他?上帝如何幫助他從恐懼中得釋放呢?

沒有評論

留下您的評論

請填寫您的評論!
請填寫你的姓名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