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一棟小的物業出租,老美房客也是基督徒,所以房租收的非常低廉,過去一向相安無事。近年來大概是受金融風暴影響,他們不但不按時交租,有時甚至不講道理,幾次與他們交涉都不得其門而入,只好下最後通牒,他們才有回應。這幾個月他們又搞烏龍,我們實在忍無可忍,又下了最後通牒,存證信函回聯都收到了,還是沒收到他們的消息,心中非常的氣憤與不安,我們想這次只好找律師對簿公堂了。
靈修時,心中很不平靜,想到我最近在正道神學院及家庭更新協會的「愛與衝突成長營」中,學習如何在衝突時,用恰當的言辭與技巧與對方溝通,營造雙贏。課堂上,Harry與Nancy老師的引導,讓我們更清楚明白,我們的神是位和平的仁君,也學到了如何用主耶穌謙卑、溫柔的愛及目光,接納包容我們所認為不可愛的對方。於是,我和外子Michael一起禱告,求神給我剛強壯膽,不怕語言的障礙,應用課堂所學的技巧與他們溝通。
電話一接通,表明我的善意,她也願意詳細陳述他們的需要,我們彼此請求饒恕,有了很愉快的對談,隔在我們中間一道很高的無形營壘被拆除了,我們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溝通,需要也都得到滿足,同時也建立了友誼。
衝突產生時,我們常會被外在的行為(心理學稱之為「行動語言」),表現出的憤怒情緒誤導,以為對方不講道理,迴避問題,或者看到對方盛氣凌人、張牙舞爪的惡劣態度,就隨之聞雞起舞,原本只是一件小事,卻像星火燎原,引發不可收拾的場面。事實上,衝突時,人都有內心的基本需要,是正面積極的,就是人人都需要被了解、被接納、被愛、被尊重、被肯定。這些基本的需求如果沒有被滿足,心裡受傷後,自衛能力就會如網羅一樣捆住自己,以致產生苦毒、不安全感、憂鬱,在心中埋下隱形的地雷,甚至反擊報復。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氣時,我們的智慧指數不及3歲小孩,如何使用正面理性的語言溝通,說出受傷的感覺,讓對方看到你謙卑柔和的態度,處理事情才能事半功倍。
一個小女孩的父親有了外遇,要離家另築新巢。小女孩非常傷心,渴望父親能回家,重享以往父母相愛的溫暖。於是寫了一封信給父親,說她作了一個噩夢,夢裡母親開車載著她和弟弟,迎面來了另一輛車把他們撞的遍體鱗傷,而撞他們的車內坐著的竟然是父親及另一個女人。父親看了信之後,發現自己的行為對家人造成多麼大的傷害,他的內心還是愛著家人,終於回轉將心歸家。
衝突時,基督徒很喜歡採取「用愛心說誠實話」的方法,希望能以說清楚講明白來建立關係,但常常是好心得不到回報,反而拉遠彼此的距離,產生了嫌隙、冷漠或迴避,甚或粗言相向。為什麼呢?是不是基督徒在「說誠實話」時,像討債鬼般的對應,或像可憐的乞丐求討自己都沒有的,而造成個人及教會的傷害?箴言十五章1節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人與人的關係越親密,衝突的機會就會越多,衝突是神給我們學習成長的機會。不要怕衝突,重要的是,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語言」?衝突時,我們可以省察自己的不足,看見對方的軟弱,洞察彼此內心正面積極的需求;衝突時,也是彼此更多了解的時候,適當的處理就能化干戈為玉帛;衝突時,思想神在哪裡?祂要我們如何回應?衝突時,愛那不可愛的人,是磨練我們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