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神如何看待「儲蓄」嗎?聖經中關於「儲蓄」的教導多且具體,但較少強調「勤儉」,你是否知道當中的區別呢?

聖經如何定義「浪費」?先來認定「二大前提」!

《聖經》談到很多「儲蓄」觀念,但較少直接論及「浪費」。

社會上通常認為不浪費就是「省吃儉用、刻苦節儉」,而聖經不同,「聖經觀點是不要破壞資源,破壞資源就是浪費。」首先確認二大前提。

第一是,人所有東西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因而,一切資源都不是「人的」而是「神的」,基要原則即世上一切都由「神掌權」;再者神賦予人類「治理全地」的任務

創世記1:28記載,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吳道昌說:「這是神創造人類的一個目的。」

「神要我們在這地上作好管家,把土地管好、家庭管好、公司管好、工作管好,甚至國家管理好,好好治理全地──這是基督徒的使命。」

◤如何管理?牽涉到人如何「有效利用資源」浪費就是「破壞資源」

「有效利用資源,而非破壞資源,破壞資源就是浪費。」譬如,今日氣候變遷問題,即源於人們過度使用資源,導致碳排放量劇增而破壞環境平衡。從神的眼光來看,這就是浪費。

但,神並非把「省吃儉用」視作為「不浪費」,聖經所謂「不浪費」乃是「支取生活所需用的」

例如,出埃及記16章,神從天上降下「嗎哪」,供應曠野的以色列百姓,原則為「每日早晨,按著個人的飯量收取(v21)」,且第六天,人因守安息日而可收雙倍食物;如此日復一日,整整得四十年神的供應。

今天吃多少就拿多少,明天的不需要煩惱,人在曠野,帶不走的東西也徒增負擔,所以神是『每天』都賞賜給百姓們。」

同時,這並非代表神不要人們儲蓄,僅是說明其中一原則為「人可以安心取用生活所需」。「上帝沒有說你一天3餐簡單吃就好,沒有這樣規定,神樂於我們享受祂的創造,但不要浪費。」

不要浪費,就是不要破壞資源。例如,食物取用超過生活所需以至發臭,或財物累積導致自私自利、驕傲、不敬虔,這就是浪費。

雅各書5:3,「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銹;那銹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攢錢財。」

你是否「富裕」到「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v3)」?資源若無流通、供應出去或帶來更好運用,反而日漸朽壞——這就是浪費。

箴言18:9,「做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做工懈怠即未善加治理,只顧囤積卻罔顧周圍所需,資源形同浪費。

箴言29:3b,「與妓女結交的,卻浪費錢財。」投注資源於不合乎神心意的事,也是浪費。

  • 上帝是樂於賜福的神!「凡有的,還要加給他」

上帝是樂於賜福的神,例如:面對忠心良善的僕人,即使對方已領取5000銀子、又賺了5000銀子,但神更在那1萬以外、再加給他1000銀子。馬太福音25:29a,「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

吳道昌表示:「神沒有說你5000元很多了,不要再拿了,而是:因為會使用、懂得治理這地、能生養眾多,那上帝就讓你生養更多!

浪費是「破壞資源」,不浪費則是「愛惜資源、能有效使用資源」使用智慧、有效帶來幫助,即聖經所謂的「節約」(不是消極強調省吃儉用,而是積極勉勵「要善用」),因而和「慷慨」並無衝突。

聖經對「使用資源祝福他人」也非出於「對價關係」——如世上生意來往般,而是要人純粹去給予」

人若遵守上帝賦予愛神愛人的大誡命,以及宣教、傳福音的大使命,自然能在管理資源時做出合神心意決定,不會淪於自我中心,反而會自然渴望去奉獻、看見他人需要、進而善用資源祝福他人。

傳承「真正財富」的重要性

有些人明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道理,於是存心留財產給子孫,但「子孫是否能善用」?如果子孫不會治理、不會生養眾多,則十分可惜。故聖經相當看重傳承「神的話(律例典章)」給後代

「如果你教導孩子神的律例典章,讓他學會按神心意使用資源,神的應許是什麼?是『富過千代』啊!但若只是自私把自己財產交給孩子(肥水不落外人田),往往就會『富不過三代』。」

所以,慷慨不僅是「給」而已,更是要「傳遞神的心意」,用神的話「造就他人成為蒙福生命」,使孩子可學會相信神的應許、有信心向神領取豐盛生命,這才是真正的生命寶藏!

  • 「如果你教導孩子神的律例典章,讓他學會按神心意使用資源,神的應許是什麼?是『富過千代』啊!」如申命記7:9,「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實的神;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

基督徒面對末世儲蓄觀 聖經有儲蓄金額天花板

人人如今對世界變遷越發有感,處在末世的基督徒,應秉持什麼態度或採取何種合宜作法呢?

吳道昌表示,聖經談到「儲蓄」的議題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故事,在創世記41章「七個豐年跟荒年」

創世記41:34-36,約瑟建議:「法老當這樣行,又派官員管理這地。當七個豐年的時候,征收埃及地的五分之一,叫他們把將來豐年一切的糧食聚斂起來,積蓄五穀,收存在各城裏做食物,歸於法老的手下。所積蓄的糧食可以防備埃及地將來的七個荒年,免得這地被饑荒所滅。」

從聖經來看,人應當在豐年時儲存「年收入的20%」,以致遇荒年可使用,甚至成為他人供應。值得注意,聖經談到「儲蓄」的目的,卻不是為著「累積財富」,而是為要「防備不時之需」,因為天有不測風雲。

饑荒、瘟疫、戰爭都是人們所無法掌控,甚至個人也可能遭意外事件,「這些我們不能置之不理,以為反正現在沒怎麼樣,所以不管。」

例如,近年帶來世界經濟變動的COVID-19、諸多頻頻加劇的天災人禍,你我都當在使用資源時對「突發性問題」心存預備,因聖經教導就是「要儲蓄」,要存下現有的,以面對未來不可知情況。

末世當如何儲蓄?詳細建議,吳道昌推薦可參考冠冕出版的鹽計畫──經濟危機的對策》一書,當中談即:基督徒面對聖經所談到的末世情況,當如何儲蓄金錢、飲水、糧食及善用相關工具。

而談到「錢」的儲蓄,也要考慮「分散風險」,不是全部放在銀行即可,因也曾發生銀行破產無法兌現的問題,所以儲蓄除要想到「要有一筆錢」外,還要考慮「放在哪些地方」,這些都須有所準備。

如同新婦等待新郎,必然事先準備好自己,而就實際準備來說,「其實儲蓄,也不是無止境的儲蓄。」

冠冕有一些從聖經延伸來的建議,其中,當面對瘟疫、饑荒、戰爭等「大變動」時,儲蓄金額到底多少才夠用?聖經提供的參考數字是「七年的20%」,等於「年收入的140%」

「這是儲蓄的上限,就是天花板這是以備不時之需。」在這以外若有更多資源,就要去「治理」及「生養眾多」。涉及投資概念為另外領域課題,但說到儲蓄,聖經原則是一個天花板的原則。

是面對一般日子,冠冕在長期關注經濟課題下的建議是:以「4個月到6個月的薪資」做為平時準備金。

「也就是說,你隨時要有一筆4至6個月的準備金,然後還有能力再儲蓄的話,就儲蓄到年收入的140%,這是一個儲蓄上限,有再多的錢就是談到投資領域。」

人生在世更要「預備心」豐足信心依靠神隨時準備好

其實天災人禍等消息,都不是駭人聽聞新鮮事,聖經從舊約到新約都一直在談論這些事,提醒你我當有警醒態度。

你要隨時準備好,而不會擔心突發狀況。」在這世上更要「依靠神」,能「預備心」來面對一切情況,祂是超過所求所想的神。

「所以在人為層次上,我們要做的就是這些,140%儲蓄後,那再來怎麼辦?再來神會負責了,不用擔心。」

人本就無法完全掌控世界情勢,基督徒當遵循神的法則盡力而為、有所預備,更要在基督裡」信心豐盛、充足認識賞賜平安的主,按照聖經教導敬虔生活,並不斷增長在神面前的信心、盼望與愛!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