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提摩太後書1:1-12
人生中的「知」與「不知」,分界點在哪裡?馬大做了很多事,她努力想被看見、獲得人的肯定,但耶穌對她說「不可少的只有一樣」;少年軍官「還缺少一件」,就是變賣所有的來跟從耶穌,但他憂憂愁愁的走了;以弗所教會失去起初的愛心,也就失去冠冕。我們可能努力做了很多,但最後依然沒有得勝,關鍵是「失誤」,近期,西班牙對台灣的棒球賽,就是一個例子,台灣因西班牙的失誤而獲勝晉級,有時失誤比安打、全壘打還可怕,除了心虛,也失掉團隊的士氣。生命的關鍵時刻不能失誤,人也不能「信一半」,亞蘭國的大將軍乃縵,聽從先知以利沙的吩咐在約旦河沐浴七次得潔淨,倘若他洗了六次,差了那一次,一樣徒勞無功。
一、「我知」 故我行 → 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迦拿筵席的酒盡了,很多時候是神的時候,我們儘管做就對了。馬利亞的「知」,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她不知道耶穌有什麼辦法,但她相信耶穌一定有辦法;迦拿筵席,酒用盡,耶穌要僕人倒滿門口的水缸,水變成酒,並且是上好的酒;五餅二魚的眾人吃飽了,還有餘。求主幫助我們不要信一半,是要相信到底。
二、「我行」 因我信 → 不合理的意念
耶穌下達的指令,經常是「不合理」的,酒用盡了,為什麼要加石缸的水?門口的石缸是給客人的洗腳水,可是神蹟在順服之後出現;列王紀的寡婦需要還債,但家中只剩下一點點油,先知指示她,借各種不同的容器,那「一點點油」倒滿了所有容器,沒有容器可倒之後,油即刻停止;以色列曠野期的嗎哪在進迦南地時止住了;以利沙臨終前,指示以色列王射出得勝之箭,但只射了三次就停止,先知責備他沒有珍惜機會,只能擊敗亞蘭人三次。
神的命令經常不合乎理性,但我們的責任是聽從順服。「得勝之箭」要愈多愈好,但對自己的好處,我們要知足。
三、「人看」 必敬畏 → 外人所見「上好的等次」
那一天,管筵席的說:就酒而言,人是先上好酒,後上次酒,你們倒是把好酒留到如今了。俗話說:「好酒沉甕底」,但殊不知所謂的好酒是「洗腳水」,我們的生命是甚麼?外人看見被神祝福的這群人,很榮耀,其實我們本來都是「洗腳水」,是經過神的手,才變化成為極大的祝福!
▌高資婕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