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怎樣為弟兄捨命,我們也應當照樣為弟兄捨命。所以事奉的原委、事奉的楷模是基督;事奉的真正跟隨者,我們這些效法耶穌基督的人,我們也在這種願意捨己、犧牲自己這個實際行動裡面學習事奉——“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認為這節聖經把歷史劃分成兩半,在時間中間剖開文化為兩期的歷史,這就是 Pre and post Christian sacrifice (基督徒犧牲的前期和後期)。在耶穌基督死以前的愛,乃是人自私的、渴慕更高的東西來充滿自己的愛;而耶穌基督死以後的愛,乃是懂得怎麼樣犧牲自己、捨己成全別人的愛。
“事奉”是什麼?事奉是“討主喜悅,獻上活祭,理所當然,榮耀上帝的一種服事”。“事奉”是什麼?“無論是生,無論是死,在我身上叫人看見基督永遠為大”,這個叫做“事奉”。
“事奉”是什麼?是“在我肉身之中效法基督,願意捨己、願意犧牲自己,成全我所事奉的對象”,這個叫做“事奉”。你從這三方面看“事奉”的時候,事奉就變成非自私的行動。
而今天有許多教會很怕會友只有一直聽道而沒有事奉的機會,就給他事奉。結果這些事奉就變成為自己打名堂、自己出風頭的機會,使自己可以有更高的知名度,這個已經違背了事奉的原意。因為這裡面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得著性”的事奉動機,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捨去性”的事奉動機,你能分別出來嗎?今天很多小組教會好像很興旺,因為他快快給他的小孩子、青年、少年人服事,使他們有一種自我成全、自我實現、自我發揮的機會,好叫他們感覺到他們在教會的重要性。這種教會因為沒有好好預備事奉中“捨己”的要素,就形成許多傲慢的小團體出來,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今天我相信有一些人,已經拿了博士學位,還是要好好注意聽、還要記錄,這是他謙卑學習的一個記號。但有一些少年人,十多歲就拿起指頭來,罵這個牧師、指責那個教會,他不但不肯學習,還在自己應當學習的年齡中感到不需要學習,而且有審判別人的這種傲慢,這是很大不同的地方。
事奉是把神高舉起來,事奉是討主的喜悅,事奉是在肢體中間盡心竭力效法耶穌基督成為活祭的獻上,事奉是沒有自私的目的,事奉是捨棄自己、成全對方。事奉一定要有捨己的精神,“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言下之意就是,耶穌釘十字架以前,“愛”的定義在任何的哲學裡面都是模糊不清的;但在耶穌基督釘十字架之後,“愛”的定義才真正被人所認知——“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對於“愛”的知識論,歷史的分野、歷史的分界線、歷史的剖半,這劃時代的元素就是“基督的死”。這樣就結束了希臘論“愛”的各種錯誤的哲學支流,把人帶到神實際行動裡面,看出什麼叫做“愛”。不但如此,也因為基督的捨命,成為事奉新榜樣的開端。我們照樣要為弟兄捨命,這個事奉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