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愛之語:打開親子愛的頻道》一書由「中國主日學協會」出版,作者蓋瑞.巧門(Gary Chapman)、羅斯.甘伯(Ross Campbell)將兒童能感受到愛的愛之語歸成五大類:身體的接觸、肯定的言詞、精心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

兒童的五大類「愛之語」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情緒愛箱,那是補給情緒力量的來源,使之能安然度過兒童期與青春期挑戰。

正如,汽車從油箱得到動力來源,孩子們也從情緒愛箱補充精力。故而,父母必須加滿孩子的情緒愛箱,使之能正常運轉,充分盡情發揮潛力,朝目的地前進。

父母們可藉著表達對孩子的五種「愛之語」,用愛去填滿孩子的情緒愛箱。

愛之語一》身體的接觸

身體的接觸是其中一種最有力量的愛之語,它大聲呼喊著:我愛你

小孩出生最初幾年,需要大量身體接觸。幸運的是,擁抱和撫摸嬰兒幾乎是母親天性,且在大多數文化中,父親也會積極對嬰幼兒付出感情。

當嬰兒逐漸長成活潑幼童,身體接觸的需要並不會減少。孩子每天需要很多有意義的身體接觸(如擁抱、親吻、摔角等),父母要盡可能去表達愛。

懷抱撫摸親吻的嬰孩,遠比長期被冷落缺乏碰觸的孩子,容易發展健全的感情生活。

在很多文化中,聰明父母都了解觸摸孩子的重要性。他們發現,讓孩子接受長者的溫柔觸摸很重要,如祖父母。

愛之語二》肯定的言詞

親切和摯愛的話讚美和鼓勵的話,以及所有能給予正面引導的話,都在說:「我在乎你」這句話能滋養孩子內在價值安全感

就傳達愛來說,話語就是力量。孩子可能因為一句肯定的話終身受益。反之,因短暫挫敗而發出的尖銳話語,會傷害孩子自尊心使之懷疑自身能力。因為,孩子認為成人深信自己所說的話。

因此,父母和其他對孩子來說舉足輕重的成年人,應趕快為負面、批評或粗暴的話向孩子道歉。儘管這些話無法因為一句道歉而完全抹煞,但能將造成的傷害降至最低。

愛之語三》精心時刻

精心時刻是父母給孩子的禮物,傳達出「你很重要,我喜歡跟你在一起」的訊息。這使孩子覺得自己對父母來說是世上最重要的人;孩子覺得真正被愛,因為「單獨擁有父母」。

精心時刻的焦點在於注意力,意思是給予孩子全心的關注。

精心時刻不僅意謂親子一起做事或玩樂,也是更深入認識孩子的方法;最重要關鍵,不在於親子一起做什麼了不起的事,而在於親子一起做事,即同在一起

最具滋養品質的精心時刻,常常是在「家裡」與孩子單獨相處之時。若你有多個孩子,需找出時間與之單獨相處。

愛之語四》接受禮物

給予接受禮物是表達愛的有力方式。若一份禮物能激發孩子創造力,使你與孩子在愛中緊緊相連,就是有意義的禮物。

有意義的禮物會成為愛的象徵;那些真正傳達愛的禮物,是愛之語一部分。此外,孩子必須覺得父母關心他,父母才能用禮物真正表達出愛。

因此,其他各種愛之語要伴著「禮物」一起送給孩子。為使禮物能表示衷心的愛,父母要結合身體的接觸、肯定的言詞、精心時刻和服務的行動,來充滿孩子的愛箱。

送禮物給孩子時,父母心中要有一把尺——禮物應能真誠表達愛,若代表的意義是「服務的報酬」或「賄賂」,究其本質而言不該被稱為禮物。因此,對孩子有益處、為表達愛而選購的禮物,才能按著父母的心意而被孩子享有。

愛之語五》服務的行動

許多人以服務的行動為主要愛之語。實際上,教養子女本就是服務為導向的天職

身為父母當然要服事孩子,但主要動機不是取悅孩子,而是做對孩子最好的事情。取悅孩子通常不是表達愛的最好方法。父母需要服事孩子,等到孩子有能力做得到,就得教他們服事自己和別人。

父母所做服務行動,應要按照孩子年齡的程度,去做孩子無法做的事情;服務的行動可以成為孩子「服務」與「負責」的榜樣。

其實,當父母用服務行動向孩子表達愛,去做他們無法做的事時,就是在樹立模範。這會幫助孩子免於自我中心,能懂得幫助別人,這是作為父母的最高目標。

除非孩子「感受到愛」,否則不會「覺得被愛」

愛是教養孩子的基礎。

在教養兒女的事上,凡事取決於親子間愛的關係。如果孩子的需求無法獲得滿足,就沒有什麼辦法能行得通。

只有在孩子感覺到被愛和受呵護時,他才會凡事盡力。或許,你真心疼愛孩子,但惟有你表達的愛之語能傳達出愛,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否則他不會覺得被愛。

每個孩子都有一種主要「愛之語」,是他們最能懂父母的愛的方式。正確辨識和表達孩子的主要愛之語,才能使之知道你愛他。孩子需要知道自己被愛,而能發展成為一個能給、能愛別人,且負責任的成人。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