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馬可 四35-41

耶穌為門徒平靜風浪的故事,發生在夜晚時分的加利利海。加利利海在水平線以下六百多尺,晚上海面上的熱空氣上升後,有時會將周圍山上的氣流吸下來,頃刻間就形成強烈的風暴 (可四37)。耶穌藉著這次的暴風,在門徒面前彰顯了自己是戰勝風暴的大主宰。

一、忽起的風浪

這次的暴風可能是自然形成,並非主耶穌刻意而為,“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可四37),忽然來臨的暴風,是在門徒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發生的,雖然他們中間有人是漁夫,但當暴風來臨時,他們毫無應對方法,“主啊,救我們,我們喪命啦!”(太八25)。

更為重要的是,這次的暴風好像要比門徒們以往所遇到的更為兇猛,以至於他們在面臨災難時無計可施,就等著要被暴風吞滅。“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可四38),顯示出在當時極度危急情況下,不單是他們的財產將要因此喪失淨盡,更危急的是他們的生命將要被風暴所吞滅。

人生中的風暴,有時候不僅是我們無法預測的,且其程度及危害性等都是我們弱小的人類所無法左右的,正如這次門徒們在海中所遇到的風暴一樣。

通過這次的暴風,也可以領悟到人生困難的源頭繁多,無法測透。正如俗語所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類往往活在一個未知數中,不知下一刻會如何,並且往往只有順應自然災害的到來,而無任何方法來防禦災難的侵襲。

二、風浪的平息

這次災難的來臨雖然是因自然而起,與耶穌無直接的關係,但仔細看來還是與耶穌有著一定的關係。若追究責任,耶穌好像也必須承擔一些連帶的責任,起碼對於跟隨且順從主的門徒們來說。根據故事來看,起碼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門徒渡海是耶穌的要求,“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可四35)。既然是耶穌要求他們渡海,那麼在行進的途中出了問題,耶穌自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二、門徒是耶穌的跟隨者,耶穌理當要保證他們在危難的關頭不遭侵害。暴風的來臨是人所無法左右的,但為門徒們解決困難卻應當是理所當然的,特別是在危難的關頭更應如此。我們發現耶穌在面對這次風暴的表現,與門徒們截然不同,“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可四38)。耶穌的這種表現,很容易引起門徒們的誤會,以為耶穌根本不顧他們的生死安危,以至於他們對耶穌有所怨言,“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可四38)。

當然,事實上並不如門徒們所想像的那樣糟糕。耶穌之所以安然的睡覺,並不是因為不顧他們的生死安危,可能是因為耶穌要藉著此次的機會先訓練他們,而後再拯救他們。因為這樣不僅可以拯救他們的性命和財產,而且還可以幫助他們建立信心及學會如何更好的應對人生中的下一次災難。事實上,耶穌適時的幫助了他們,“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可四39)。其原因就是來自於主耶穌的一句話,“住了吧!靜了吧!”(可四39)。然後風浪就停止了。當災難臨頭之時,門徒們幸運的有耶穌在現場,耶穌幫助他們解決了困難。這也是我們大家要信靠耶穌的原因之一,因為在世上有太多我們人類無能為力的因素在左右著我們,在吞食著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人類需要聖潔的神作為保護者。

同時,我們也當看到另一方面,就是在災難來臨時,門徒可能也都在想方設法解決目前的困難,可是無奈風浪越發厲害。在危險關頭,他們產生了埋怨的情緒,“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可四38)耶穌並沒有計較,而是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這無疑反映了耶穌即是戰勝情緒化的主,也是戰勝大自然的主宰。

三、門徒的反應

在災難來臨之時,門徒們的情緒化極其嚴重,埋怨主耶穌沒有適時的出現,幫助他們解決眼前的困難。在風浪解決後,我們更看到門徒們對主耶穌有了另一種極端或更深層的反應,“他們就大大地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可四41)。對主耶穌的威力產生了懼怕,緊接著對主有了一番重新的定位。

門徒們的這種前後反應,在特殊的情景之下算是正常之舉,特別是後者。最先親身經歷風浪的是門徒們而不是主耶穌,因為主耶穌因為白天的勞累,正在船尾休息。門徒們肯定是憑藉已有的經驗與風浪戰鬥,想方設法的要解決他們經常會遇到的這樣風浪,只是這次比較特別以至於險些命喪黃泉。耶穌一句話解決了幾個有經驗之人不能解決的風浪,這使他們不知所措。從經驗上看,這人絕不是一般的人,因此他們懼怕,對耶穌要有重新的認識,“這到底是誰?”。

耶穌本是“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的神,這件事對於耶穌沒有任何的難處,是本性使然。對於門徒來說,卻是一件天大的事。因為他們認清了,自己本身有很多的問題解決不了,但是可以尋找耶穌,耶穌可以幫助人解決人類解決不了的問題。更深層來說,門徒通過親身經歷,對於主耶穌的身份有更清晰的認識,即這是非同一般,在世又在天的神人耶穌,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解決這樣的風浪。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