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器鈍了,若不將刃磨快,就必多費氣力。未行法術以先,蛇若咬人,後行法術也是無益。」(傳道書10:10–11

這兩節經文道出了令人扼腕的結局:做事的人無論多有經驗、再聰明、努力,只要證實「為時已晚」,一切也只是徒勞無功、白費功夫。

第一幅畫面是一個工人拿著鈍斧伐木,費盡氣力卻事倍功半;而第二幅畫面,是突然竄出一條蛇咬人,而那在一旁的術士雖會行法術,卻來不及出手,顯然為時已晚。就好像「縱使手中有一盆水,面對已枯乾的盆栽,也早已束手無策!」所以,傳道者強調:預備與時機,比經驗和能力本身更關鍵。

信仰的人生中,我們不是缺乏恩賜、不是不明事理,而是常常考慮不周,沒有及早預備,或錯過該行動的時刻。等到關係破裂、局面失控,才開始補救,才發現一切都太遲了。

主耶穌也提醒我們:「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路14:31)智慧不是衝動行事,而是先思量、先預備,才能持久地跟隨主、打好每場戰役。

當然,任何失誤都該反省與調整,這本身就是智慧的開始。但若在錯誤中反覆打轉、學不會功課,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智慧不是不犯錯,而是懂得從錯誤中學習,及時轉向。

願你我不在悔恨中停留,更希望現在就能以敏銳的眼光、安靜的心開始預備、把握時機,在主的光中智慧前行。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