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伯記第八章
因受不了約伯的申訴與抱怨,比勒達忍不住心中的不悅,也跳出來制止約伯的言論。他一開口,就是要替「神的公義」辯護。他說的話乍聽之下頭頭是道——「神豈能偏離公平?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V3)他甚至將約伯兒女的死亡歸咎於他們的過犯(V4),並敦促約伯趕快悔改,說不定 神就會轉念重新賜福他(V5–7)。這一切言語的出發點,正是對「公平與因果論」的堅信:神不會冤枉人,所以你若受苦,一定有錯。
這種說法看似屬靈,其實殘忍。比勒達說的沒錯,卻不是全部的真理。他知道 神是公義的,卻不明白 神的作為往往超出人所能參透的。他知道 神不偏待人,卻不了解 神也有容許義人受苦的時候,為要成全更深的計劃。他的話,是「知道一些,就以為知道一切」。
苦難神學的價值,不在於解釋清楚每一個苦難的理由,而在於即使「不知道為什麼」,仍選擇相信 神、敬畏 神。比勒達和以利法都沒犯大錯,但此時,他們還是錯了,錯在於太急著為 神 辯護,反倒失去了憐憫人的心。他們高舉自己認定的真理,卻錯待了約伯。
保羅說過:「按着所知道的,還是不知道。」(林前8:2)這句話用在比勒達身上,正是當頭棒喝。他說的話沒有完全錯,卻因為「只知道一部分」,便將 神的作為簡化為「你受罰是因為你做錯了!」這種二元邏輯,反而遮蔽了 神主權的深奧與智慧的浩瀚。
屬靈的智慧,不是將每件事分類打包,而是即使不懂,仍敬畏、仍等候、仍謙卑、仍等候。同意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