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吗?
五十年前我就被这个金箍咒套住好长的时间。
虽然不到禁欲的程度,但是对于「享受」有着浓厚的罪恶感,甚至对于其他锦衣玉食的基督徒报以「贪爱世界」的眼光,觉得他们将来无颜见主…
想想看,这个世界这么多难民…我们却还在「吃到饱…」
这样的感受其实是很正常的,表示我们愿意「与哀哭的同哀哭…」但与此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入的思想:「与哀哭的同哀哭…」就表示我们需要完全让自己去经历跟对方一模一样的事吗?
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才慢慢从这个困境走出来,我逐渐理解:真正的问题关键还是圣俗二分。
我还是掉在「受苦」与「享受」的二分思想中,只能从其中选一个。
事实上,这就像手心手背,是「福祸相倚」的现象,「如果我们对他人的痛苦无感,我们也无法真正的快乐」!
反过来说,「当我们能品味真正的快乐之时,我们才能同时深入理解他人的悲伤」。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这个世界有许多富豪,正在体验「失去快乐的过程」,相反地,也有许多在缺乏中的人知足常乐。
如果我们不能跳脱感官的表面,那么,在世界上短暂的享受或痛苦,最后还是会回归圣经所说「虚空的虚空」,因为到最后都没有意义,只是一时的快感或痛感而已。
结论就是:不要用简单的二分法来跟日常生活对应,我们持守圣经简朴与知足的原则,欢喜领受上帝给我们的一切,不必去评价别人的生活方式,当我们真正在生活中与上帝相连,如同葡萄树与枝子,圣灵自然会让我们有理解的心去看待那些遥远或身边的苦难,不要认为我们感觉的痛苦越深就越能跟苦难的人在一起,我们对苦难其实无能为力,只有上帝能够与他们同在,我们之所以能够与哀哭的同哀哭是因为上帝让我们们相连。
基督徒的哀哭不是人道的精神而已,乃是深信「喜乐与哀愁」都是引导人进入永恒的过程,生命终止的那一天能够进入上帝为我们预备永恒的安息才是真正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