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许多基督徒深藏心中又难以启齿的困惑。

尤其在听了许多神奇的见证之后,更不知如何开口。

当了几十年的基督徒,相信归相信,偶尔也会有一些难以解释的经历跟感动,但是整体来说,跟上帝的关系还是会有虚无缥缈感,该出席的聚会都签到了,该上的课程也没漏掉,教会邀约的特会也参加了不少,当下固然多多少少会有所谓的感动,但是长期下来就是很难成为一个火热的信徒,读了圣经中的人物,就觉得跟自己相隔遥远,却没有办法深刻感受上帝像摩西那样,或许他们都是“天选之人”,自己只是“平凡信徒”吧!

究竟感受上帝在信仰的过程重不重要呢?也听很多人说信仰不是凭感觉。

如果回到圣经的看法,感受上帝确实很重要!

基督徒不是在教义上认同而是有圣灵在我们里面运行,如同葡萄树与枝子相连,那是鲜活的生命,不是冰冷的教条。

我们的确不是倚赖自己每分每秒的感受,因为我们的感受很不稳定,但是当我们长期下来,觉得自己缺乏感受上帝的感觉,就表示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肯定不是我们“不够认真”的问题,光是我们会质疑自己为何都感受不到上帝就代表我们很重视这个信仰,我们认真的想要体验圣经对信仰的描述,这一定是好事。

但是为什么对信仰使不上力呢?很可能是我们对信仰的认知不足…

到底什么是信仰?

信仰就是“照上帝的方式生活”!

但是不是凭自己,否则上帝只要公布十诫,根本不用道成肉身。

想要实践信仰,关键是“圣灵”,这就回到“感受上帝”的问题了。

这里说的圣灵不是指著强烈的超自然经验,其实正好相反,许多惯于追求神秘经验的人,到最后很可能会更觉得空洞,因为感觉是浮动的,上个礼拜可以感觉自己跟上帝很亲近,这个礼拜可能就找不到感觉了,久了以后,信仰的模式就会弹性疲乏,毕竟,激烈的忽冷忽热本就不是信仰的常态。

耶稣升天之后差派圣灵保惠师在每个重生得救的儿女身上工作,但是如果我们进入信仰的过程是因为理性认同或是得到某些眷顾(例如病得医治,祷告蒙应允等等),却不够了解信仰的本质是生命的改变,我们就有可能感受不到上帝,因为我们误以为圣灵的工作就是让人倒下来或者是出现某些肉眼可见的现象。

耶稣说圣灵来要引导我们明白一切的“真理”,这个真理不是繁复的道理而是“上帝对我们人生的计划”,这是整个信仰的核心,圣经里所有的人物,就是希伯来书所谓的“云彩见证人”都会把信仰活出来。

如果走在这条对的路上,因为圣灵会叫我们“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16:8)上帝会修剪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不再为自己而活,不求自己的益处而是荣神益人,向着标竿直跑。

如果每个基督徒都在这个赛道上,我们就会彼此扶持,彼此相爱,并且热心传福音。

然而,回顾信仰的历程,在教会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很可能被带偏了,信仰变成宗教组织的活动,尤其是一周一次的主日崇拜,我们成为“圣俗二分”的信徒,这是教会历史几千年来主要的问题,我们效忠于组织,觉得只要有服事,有奉献,有出席,这就是基督徒,结果就好像松鼠跑笼子,一周一周,一年一年投入教会例行的各种活动,在过程中不但迷失方向甚至精疲力尽(更不用说还要经历赛道上其他竞争选手的暗算)。

即使读经祷告也只是配合政令宣导,宣教活动也只是天国业务员该有的业绩,整个教会的运作都围绕圣经的教导,但是最后的目的很明显:组织要壮大!(这就是传福音?)

一旦我们跳脱了这样的框架就会发现:生命的改变才应该是信仰的主轴。

我们不能够一直当属灵的婴孩,我们的灵命要长大,成为一个“愿意付出,并且有能力付出的人”,我们的事业就是我们的事奉,上帝差派我们进入世界服事祂,而不是要我们进世界赚钱,然后周末把钱丢到奉献箱,既然是世界的光和盐,我们就必须关心整个世界,由心而发为世界祷告。

长时间操作基督徒的模式,却感受不到上帝,很有可能是我们整个方向都搞错了。

那该怎么办呢?

试试看调整方向盘,重新对焦信仰对自己的意义,不要把重点放在教会的活动,不能让别人为我们的信仰负责而是省思自己跟上帝的关系并认真面对自己是否在成长的路上,回到诗篇第一篇,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意思就是把精力放在如何实践神的话,这时候就不会听不到圣灵的声音,其实包括我们对自己信仰状态的质疑也是圣灵的工作,上帝要我们抛开宗教的外衣,真正穿上全副军装,在这个时代为真理打仗。

愿我们这一生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结果子(不是随时,表示信仰有一个过程与节奏)叶子也不枯干,信仰的路越走越甘甜,身边的伙伴越来越可爱!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