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四章1-11节记录了耶稣在旷野受试探的真实场景。“试探”,原义并非粗暴的强迫,而是一种温柔的呼唤,给人最美好的幻觉。魔鬼所施的,不是立即显露的邪恶,而是包裹在柔声细语中的诱惑。然而,当人回应试探并陷入罪中时,那温柔的召唤便瞬间转化为冷酷的控告,使人无地自容。
我深深体会这一点。四年前,我从政府大学提前退休,理由是健康,也因为我渴望用余下的光阴回馈教育。在那一刻,马太福音第四章仿佛成为我的写实图画:旷野并非荒无人烟的沙漠,而是我日常生命的真实写照。
旷野中的物质和信仰试探
退休之后,我专注于教补习,收入骤然缩减,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在物质上挥洒自如。当朋友们的收入远远超越我时,心中便生出隐隐的不平与比较,那声音仿佛在低语:“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物质的试探不只停留在金钱层面,如今也演变成科技的挑战。AI带来便利,却也使人逐渐相信机器比神更可靠;许多人宁愿倚靠算法的推算,而非神话语的应许。然而耶稣坚定地回答:“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这提醒我,真正的满足不在物质或科技,而在神的话语中。
我曾因教会的不完全与牧者缺乏系统管理而感到心灰意冷,甚至看见外邦人的见证比基督徒更端正,这让我几度陷入信仰的迷雾。有人更劝我:“你的神帮不了你,何不看看别的神的好处?”这正如魔鬼把耶稣带到殿顶,叫祂跳下去,用经文为凭,却扭曲其义。
当信仰被简化为“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圣经被断章取义,只为满足人的好奇或功利,这已不是信心,而是试探。耶稣的回答斩钉截铁:“不可试探主—你的神。”这让我省悟,信仰不是讨价还价的工具,而是单纯的顺服;不是凭感觉的保证,而是建立在十架舍己的根基上。
离开大学讲坛后,我失去了曾经的权柄与地位,在补习班中常需迎合家长的意见。当耳边响起“大材小用”的话语时,我心里生出深深的怀疑与伤痛,甚至觉得自己被彻底否认。再想到魔鬼在山顶对耶稣所说的低语:“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荣耀、认可与掌声若是以妥协换取,背后必有撒但的影子。
更糟的是,在一次软弱里,我因无知接受朋友的劝说,触碰了塔罗牌,以为只是娱乐,结果却羞辱了神的名。耶稣却当面喝斥撒但:“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这一句也呼喊着我的心:人的价值不在社会的称许,不在外界的掌声,而在是否敬拜独一的主。
末了的劝勉
若你正在失意,正处在挣扎的边缘,请不要再自欺。你以为离开基督,世界能给你慰藉吗?“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马太福音十六章26节)你如今的痛苦,不是因为基督离弃了你,而是因为你背离了生命的源头。正如耶利米书二章13节所说:“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你的心灵正渴得要命,因为你拒绝活水。可是真理是,主耶稣今日仍然伸手呼唤你:“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十一章28节)
这是我亲身的见证──我也曾跌倒,也曾怀疑,也曾以为自己已被神遗忘。但是当我转身呼喊“主啊,救我!”那一刻,我才发现祂从未离开,只是等我回头。
不要再徘徊,不要再沉溺,你若今日愿意跪下承认软弱,天父必拥抱你。因为“神不轻看破碎痛悔的心。”(参诗篇五十一篇17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