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15:11-32。读了以上的几节经文让我看到,他以生动的方式比喻了「浪子回头」的故事,我觉得非常感人。
它不仅诠释了浪子悔改归家的可贵,更深刻地展现了一位父亲那份日夜切盼孩子回头的无尽的爱与包容。
那份等待,不是出于责备,而是出于爱──一种超越理性的爱,一种始终敞开的接纳。那不是一段普通的离家归途,而是一场关于爱与赦免的旅程。
在经文中,我看见那位父亲,日复一日地眺望远方。他没有责备,没有放弃,只有一颗被爱燃烧、被盼望支撑的心。
当浪子归来,他没有问:“你错在哪里?”只用一个拥抱,抹去孩子所有的羞愧。而让我更动容的,是那位留在家中的长子。我也看见了长子的软弱——他勤奋、顺从,却渐渐失去了父的心;他服事,却忘了爱。
他勤奋服事,忠心守家,却因心中没有父的爱,而变得冷漠、嫉妒、论断。他努力,却带着交换的心态——想用自己的好行为,去换取父的恩典。这何尝不像今日许多「在教会中殷勤服事」的信徒?外在热心,却在心里渐渐远离神。他们事奉,不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交换的心态——渴望借着行为换取神的恩典与祝福。却忘了:父爱从来不是用来交换的,而是无条件的赐予。
那位父亲,早已在远处张望,用温柔的目光呼唤每一个迷失的灵魂;他也在家中等待那位心门紧闭的“长子”,愿他不再被义务和比较所捆绑,而能重新回到父的怀抱。因为——无论浪子,还是长子,父都深爱着他们。
曾经,我对别人付出了许多的爱,却始终得不到回应。回报我的,往往是一次次的误解与伤害。那时候,我的心渐渐冷了,不再能以那种纯粹、单纯的爱去爱别人。我常常暗自流泪,心里充满忧伤与痛苦。我觉得──被伤害的滋味,真的太苦太痛。我曾问上帝:「主啊,我该怎样才能从这痛苦的捆绑中得释放?”后来,有一天,神在我心里轻轻对我说:“要有母亲的胸怀。”那一刻,我沉默了。因为我知道,凭我自己,我没有那么宽广的胸襟。但神的爱,超越一切人的限制。祂没有责备我,只是用祂的话慢慢地医治我。
当我每天读经、祷告、与老师一同学习圣经的时候,祂的爱在我心中一点一点融化了那些旧日的伤痛。那些压抑、焦虑、郁结的情绪,就在神的话语中,一点一点消散。我的心变得开阔,内心被平安充满。我知道,那是因为神的爱再次拥抱了我。祂的话语带着能力——医治、安慰、鼓励,也更新了我。
后来,当我读到《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时,那段关于浪子回头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 」(路 15:20)那一幕,我仿佛看见了天父的心——不是责备,不是冷漠,而是日夜盼望着我回家的那份爱。「父亲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 」(路 15:22-23)
那一刻我明白了,神并没有因为我的软弱而远离我,反而早已在远处张望,等我转身,等我靠近。祂拥抱我,不提过去;
祂医治我,不计较曾经。如今我才懂,那位等待浪子回头的父亲,正是我所信的天父。祂的爱与包容,如同温柔的海浪,
一波一波地洗净我心中的伤痕。祂让我学会了——不再被痛苦捆绑,而是以祂的爱去包容,去理解,去宽恕。因为,当我被爱医治,我就能重新去爱。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