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拣选的标准是「看内在」
基督徒当认清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的,不应沈浸在追逐今世财富、名利,乃应为人生作深切省思,为神国度献一己之力,持定「拯救灵魂」的人生目标,努力以赴。
从《圣经》可见,神所拣选的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器皿,如旧约中的摩西、约书亚、撒母耳、大卫,及新约中的众使徒;这些人是内里诚实,谦卑顺服,忠心而殷勤,勇敢负责,满有爱心信心的人。
神拣选人,不像人拣选人,因人是「从外面往里看」,而神是「从里面往外看」。人要的是「外面的条件」,神要的是「内在的实质」;人「看不到里面」,神是「不看外面」。
神不拣选「只有外表的人」;人不拣选的、神却拣选。神拣选世上愚拙的、软弱的、卑贱的、被人厌弃的、那无有的,以及拣选世上贫穷的。
神拣选的虽在世上被认为愚拙,却是具有属天智慧;虽然软弱,却靠主灵里刚强;虽卑贱,却因主成为尊贵;虽被人厌弃,却是被神所验中,;在世上贫穷,却在信上富足。耶和华拣选谁,谁就为圣洁。(民数记16:7)
神拣选的人,是圣洁的。神所拣选的,是尊贵荣耀的、被神宝贵和尊重。因而,基督徒当凡事分别为圣,过圣洁生活,绝不轻贱自己,当一心尊主为大,遵行神旨意,行主所喜悦之事,有担当、有骨气。
神只用「器皿」不用「人才」
世上的人是「拣选人才」,任用人才;神则是「拣选器皿」。
神不用人才,只用器皿,人才必须变成器皿才能被神使用。重点是,泥土要成为器皿,必须经匠人之手制作,匠人将它造成何种器皿、它就是何种器皿,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或深或浅,随匠人所愿。
被神使用的人,必先经神的制作而成为器皿,完全照神的意思来使用,器皿本身全无主张。
以使徒保罗为例,神拣选保罗,并非说拣选了「一个人才」,而说他是「一个器皿」。日后保罗不但「自认是器皿」,事实上,他一生就是「神合用的器皿」。
神不是选用人才,乃是拣选器皿,因为神要的是器皿,是一个完全洁净、顺服,将自己主权全然交托主人的器皿。所以,神的工人都要塑造成为「合用的器皿」。
举例来说,蒙神重用的摩西,被神捏造了八十年方成器皿;生性喜爱表现而毛躁的彼得,在主耶稣身边三年接受操练;为道热心的保罗,也先经三年在阿拉伯旷野的陶冶;从而,使他们成为合神心意的器皿,被神大大使用。
◤基督徒应有的「使命」与「使命感」
从耶稣及祂所拣选的仆人身上可以看见,他们都是赋有「使命」与「使命感」的人。因此,他们都能快乐地完满达成神所交托的使命,使命和使命感不会带来压力,却会产生无穷的喜乐与能力。
举例:
・耶稣为了完成神交付的使命,无时无刻不以神的事为念。
・施洗约翰受命为救主开路,为了此一使命,他被下在监理,危在旦夕时,仍念念不忘自身责任。
・使徒保罗一生,凡所行都是为福音而做,以完成主交付的使命。
以下为「使命」与「使命感」的概念说明:
◤一、「使命」的概念说明
基督徒的人生本具有使命,耶稣教训门徒说:「想作领袖的人,就是要服事人。」
实际上,耶稣自己就是榜样。祂说:「正如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做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
耶稣不是为己、乃是为人,其人生使命就是来舍己命以救赎人类,祂服务到为人而死,替人接受罪的刑罚而钉死在十字架,使世人得以因此脱离罪的綑绑,得着赦免,使人得以与神和好,重回神的家中。
身为基督徒,是接受主的命令,将救人灵魂的福音广传出去,引领人归向基督、享受救恩。这正是你我的使命。
二、「使命感」的概念说明
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罗马书10:15)
奉差遣就是说明接受了一项使命,故,传道者是负有使命的人。当人接受这项使命后,就必须具有使命感。
没有使命感的传道,乃空有职分,只是做一项工作而已,不但注重薪水待遇之高低,还会选择环境与工作难易,并不专一寻求神旨意,只凭自己喜好。
反之,有使命感的人,人生是完全献在这一使命上,不畏惧,不退缩,随时以所负使命为念。
◤没有「托付」的人,就没有这份权力
托付是一项权力的授与,托付是对受托者的深情信任与肯定,有崇高荣誉与享受。
托付就赋有使命,使命是一种责任,赋有牺牲之意。「使命感」是达成使命与至高目标的动力。这两者对一个完全接受的人来说是一体两面;因为有托付即是有使命,而要达成所托付,就必须具有使命感。
没有托付的人,就没有这份权力。
若一个人仍以自己利益为中心,凡事顾虑自己、坚持己见的人,是显示自己未曾实质接受属天的托付,就是没有承受使命的人。
彭超提醒:「神的仆人们!没有托付与使命感,就『无能』做主的工,也『无权』作主的工。没有使命感,也『做不成』主的工。
在这个时代中,主需要更多的仆人,但祂所需要的,是那些愿接受托付与满有使命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