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短缺成为普遍现象。当今做老师,已不是浪漫的理想,而是一门艰辛而需要韧性的志业。

‧◤教师成为需要韧性的志业
师资不足的原因多元,家长因素常被视为主要之一。自〈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教师解聘不续聘停聘或资遣办法〉实施后,投诉案件显著攀升,约八成案情会启动调查,因而让学校行政负担沉重。办学工作常被迫变成处理投诉案件,调查、回复、检讨报告接踵而来。

为了避免被投诉,教师易走向「防御式教学」,减少批评学生行为、降低课业要求、对学生宽容让步,务求降低投诉风险。有老师自嘲地说:「凡情绪容易波动、不擅沟通、不愿接受批评、缺乏弹性者,大概无法胜任教师工作」。言下之意,现今教师面对的管教挑战高,需要强大的「免疫力」才能走下去。

疲惫挫折时被这句话提醒
笔者在大学任教,也曾遭遇家长投诉。当年我主办本校与香港城市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合作的六周联合暑期学校,做法很有趣,三校各自选派学生去他校混合编班,也各自在三地同步举办,课程包含专题实作、企业参访与竞赛,借此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学生只须自付机票,免学费与住宿。举香港为例,光住宿就能帮学生省下不少钱。

此案立意虽好,却也背负繁重的招生、师资、排课与签证等行政负荷。赴港学生签证需由城大代为向入境事务处申请,程序冗长,直到出发前两周仍未核发,于是我向学生说明可能会延期。某位不满家长因此向学校投诉,指责事务筹划不周,延期会影响之后的家庭旅游安排。家长认为暑期学校是学生的福利,强调权益受损,却不了解促成这样的专案,需要付出多少心力奔波。学生最终及时获得签证,并未延误。当时我一边处理办学业务,一边写检讨报告,心中疲惫又挫折。

许多校园投诉案件,源自家长们对孩子的期待与焦虑。潜意识里把孩子的表现视为自我价值的延伸,因而过度关注。当现实与期待不合时,就会透过投诉寻求控制感。在这种心态下,学生被视作「顾客」,教师沦为「服务提供者」,师生关系因此变得紧绷对立。

我对于遭投诉耿耿于怀,为何做了好事而家长不感谢?祷告中,出现提摩太前书一章12节:「我感谢那给我力量的我们主基督耶稣,因祂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祂。」主的话语提醒我,人的本质本来就不容易感恩,我眼中看到少数人不感谢,却忘了此案还有许多同仁帮助、多数学生及家长支持才能促成,这些都是上帝的恩典。其实忠心服事的态度才是上帝所看重的。

关怀陪伴学生度过家中阴霾
踏入AI时代,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变。确实,有些教学功能可能被Al技术取代。然而,教师以生命示范的关怀,在困境中不离不弃的陪伴,以及对学生价值观与人际关系的引导,这些都不是任何演算法所能复制的。

箴言二十二章6节:「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此言揭示教育的深远影响,老师的身教尤能塑造学生一生。

某天,一名大四专题生沮丧的告诉我,他的父亲被诊断出鼻咽癌,病情不轻。那份亲子情深,让原本开朗的脸庞瞬间变得沉重无助。我问他是否愿意让我为他父亲祷告?虽然他家有道教背景,他仍然希望我能帮忙代祷。自那时起,我每天为他父亲祈祷,时常传鼓励的话语与抗癌资讯,陪伴他度过这段困难时光。

几个月后,学生带来一份让我深受感动的礼物,那是一张立体卡片,他的父亲用瓦楞纸一片片黏合、层层堆叠,细心装饰以彩绳、纸籐与缎带,卡片内写满了感谢的文字,连盛装卡片的纸盒亦是手工制作。他的父亲手艺精巧,难以想像,在病痛与疗程的空隙里,他仍然抽出时间亲手做出这一切,那份用手工传达的情感,带给我说不出的悸动。学生说,全家很感谢我的代祷与陪伴,是那些心意帮助他们度过阴霾。回想起来,学生在意的不是老师课堂上堆砌的高深知识,而是老师是否在学生需要时愿意关怀陪伴。

教师是一盏盏微小明亮的灯
马太福音五章14–16节:「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城」原文意思是城市,而非城堡。城市是许多建筑物与人群集中的地方,象征集体的见证会更加发挥光的功能。「斗」是一种木制量谷器,用来量取谷物,象征生活中的挂虑。灯放在斗底下,意思是被挂虑遮蔽了亮光。城造在山上要被众人看见,灯要放在灯台上,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后人评论著名的英国女宣教士学院校长佛罗伦斯·阿尔绍恩(Florence Allshorn),当阿尔绍恩需责备学生时,她会毫不迟疑地这样做,但也总不忘同时用她的臂弯环抱学生。如果老师所给予学生的劝诫不是出于怒气、批评、伤害,而是出于爱心,一定会产生效力。

面对层出不穷的校园困境,教师们是一盏盏微小却明亮的灯。许多时候,默默浇灌不被看见,但光终将穿透黑暗,滋养出影响学生一生的能量。无论是怀抱理想、刚踏入校门的年轻教师,或是在讲台上已默默耕耘多年的资深师长,若仍记得那份被呼召的初心,齐心发光,会结出遍地美好果实。细细品味,你会在每一堂课、每一个陪伴瞬间,再次遇见那来自上帝的美好呼召。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