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马太福音九章37-38节)许多基督徒对这段话朗朗上口,但却从未认真地想过,这会不会是对我自己的呼召呢?或者对我儿女的呼召呢?

在教会里,我们看到许多父母,为自己儿女在世上的成就欣喜万分、感谢赞美上帝,但却从未想过,上帝是否为了他们儿女的成就也同样欢喜呢?或者,上帝宁可见到他们儿女投入上帝国服事,才会心满意足呢?

教会是否在意培育优秀人才?
事实上,我们很少看见教会认真地培育上帝国的工人,大部分都顺从家长们追随世界价值观的决定而已。许多华人教会在寻找牧者,而且期盼找到优秀牧者,却从未想过,自己的教会究竟培养过多少牧者?教会里优秀的人才是否有被鼓励、引导成为上帝国工人?加尔文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怀着世界价值观的基督徒家长。

加尔文出身在一个极其平凡的家族,父亲终于摆脱祖传的船伕、造桶行业,借由教育提升地位,担任天主教会的教会法庭书记。父亲把年幼的加尔文寄养在贵族家庭,又把年少的他送到巴黎读大学,期盼他成为神职人员,重点并非服事上帝,而是借此出人头地、进入上流社会。

加尔文写作诗篇注释时,读到大卫是上帝所拣选的人,上帝把他从羊圈里高升为国王,深深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同样经历到被上帝奥秘的护佑改变,蒙召成为服事上帝者,使他从世俗生活中被提升为福音使者。加尔文就像诗篇作者的形容,从地的深处、可怕的深坑、肮脏的泥巴里被拉拔出来,他也被上帝从从婴孩时期起就熟悉那重重礼仪、禁忌迷信、世俗价值的教会中拉拔出来。

后来,加尔文的父亲改变主意,本来培养他进入神职的计画,突然改成要他去读法律,因为发现这一条路更能保证功成名就,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次转折;后来他却愈来愈认真读圣经,而转向学习圣经原文,进入生命中的第二次转折,逐渐地成为一生服事上帝的人。

从追求成功到被呼召服事神
加尔文有如一匹马,被他父亲牵引而朝向世界的方向,但从未发觉自己背上有一位骑士,而且嘴里也含着马缰;直到骑士突然拉起马来,转向一段全新的路程,加尔文这才明白过来,这是他一生要走的道路,自己的生命全在于那位骑士手中。

加尔文从来没有用夸大的言辞描述自己被上帝呼召的事。这意想不到的转变只是一个开始,他并没有立刻全面了解信仰的意涵,也没有即时切断一切父亲从自己幼年时建立的教会关系;不同的是,他的意念已经臣服于神圣权威,如同野牛开始温驯地认识主人,绵羊醒过来听主人声音,加尔文觉醒自己要被改变成为可造之才。

今日教会若要培育年轻世代成为上帝国工人,面对来自社会的强势世界价值观,以及年轻世代沉浸其中的流行文化,请问最大的困难与挑战究竟是什么?应当如何克服呢?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