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焦慮是我們一生中無法避免的。從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情緒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焦慮也幫助我們體察到自己內心深處對某種穩定和滿足的追求。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當手機放在口袋裏,時不時會感覺好像有人給你發微信或打電話。於是拿出手機,卻發現鎖屏介面沒有顯示任何通知。有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觸碰焦慮,焦慮程度越高就越渴望通過觸摸來獲得一種穩定感。

小到因無法接觸到手機而産生的幻覺,大到對失業、大齡未婚、雞娃,甚至身患絕症的擔憂,焦慮讓我們感到虛弱、疲勞和疼痛。 那麽,我們該如何看待焦慮這個時代病?

◤正視焦慮

面對焦慮,有人第一反應是害怕和逃避,就像學生時代每當大考臨近,有的孩子就會因爲沒複習到位,或者本身成績就差而感到焦慮,但是他們又會通過打遊戲、打球等方式,逃避現實和情緒。眼前的焦慮看似解決了,但是成績出來後又會産生新一波的焦慮。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如果每次面對焦慮就選擇逃避,那麽這種行爲本身就會形成一種負面強化,增加了下一次再次選擇逃避的概率:逃避當前的焦慮能讓你的擔心不會發生,從而帶來短暫的安適。這一負反饋行爲模式便很容易不斷出現在你後續的抉擇中——“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久而久之這種行爲模式帶來的後果就是你會花費大量精力在如何逃避當前焦慮上,而非如何解決當前焦慮

遇到焦慮,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視並試著挑戰它。如果面對焦慮選擇逃避,那麽就錯過了一次讓大腦中熟悉所懼怕之事物的機會。相反我們可以選擇不需要過度恐懼,就好像說服一個孩子床底下沒有怪物一樣,單憑嘴上安撫是沒有用的,必須讓那個孩子親身經曆以獲得一種正向的體驗。

換句話說,我們無法掌控令我們感到焦慮的事物,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感受,並聚焦在正向的行動上——可以有焦慮的情緒,但不必被其奴役。關鍵是如何正確認識眼前的困境,努力找到解決辦法,成爲行動的主人。

◤焦慮的根源 焦慮的根源之一便是人對自身價值的追尋。如果不清楚終極意義上自身存在的價值,那又何談具象層面上的生活?其次,人的自由意志加上可選擇空間的愈發擴充,很大程度造就了焦慮。

 ◤唯一的出路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焦慮是我們一生中無法避免的。從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情緒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焦慮也幫助我們體察到自己內心深處對某種穩定和滿足的追求,只不過私慾常將我們引向了錯誤的軌道,去追逐一種心理上的確定性而不是一種認識論上的確定性。從這個角度看,焦慮的真正出路1並非找到解決眼前所有焦慮的具體方法來平複心情,而是找到一種救贖意義上的確信,認識到這個世界真的有詩與遠方在等待著自己。 基督信仰則給出了這樣的承諾,耶穌應允我們他正在準備這樣的詩與遠方,那裏再也沒有焦慮。爲什麽他的話可信?因爲耶穌也曾像我們一樣——他在即將被釘十字架之前,在客西馬尼園曾焦急地像父神禱告,希望能挪走即將到來的苦難,而即便如此,他最終仍選擇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希伯來書4:15》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基督徒和其他人沒有什麽不同,也會遭遇學業、工作、收入、住房、育兒等各種焦慮,甚至會因爲信仰受到種種逼迫,但這些都無法讓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經曆了焦慮甚至死亡的耶穌基督,最終複活,踐踏死亡的毒鈎,並且爲我們預備永恆的歸處。這是上帝無條件的愛,也是我們的唯一出路。

 

留下您的評論

請填寫您的評論!
請填寫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