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不是基督徒,我們都需要成就感,主要的差別在於:成就感從哪裡來?

今天的時代,成就感無疑來自數字。

薪水是數字,長壽是數字,業績是數字,分數是數字,按讚是數字,點閱率是數字,參與教會的規模是數字,奉獻的金額是數字,把數字拿掉,很多成就感都蒸發了。

在這樣的潮流下,尤其是網路的世界,我們很容易看見別人的「成功」或者說「蒙福」。

相較之下,其實我們可能默默的承受無形的挫折感。

過去閱聽別人的故事可能會激勵我們,但是在這個時代,氾濫的成功故事反而可能讓我們無感甚至於無奈,因為自己真實的生活相較之下就乏善可陳。

所以有時候基督徒會比一般人更辛苦,因為感覺摸不到所謂「屬靈的原則…」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夠蒙福呢?畢竟生活的壓力無比真實的巨大。

誰不想身心愉悅?財務自由還可以奉獻?婚姻美滿人人稱羨?事業有成貢獻社會?

但是想歸想,現實就擺在眼前,就算認同了成功神學,能能夠嚐到滋味的也是寥寥無幾…

如果沒有信仰就算了,反正是自己努力不夠,但是對於有信仰的人來說,我們不是上帝的選民嗎?我們不是應該居首不居尾嗎?我們不是應該見證神的同在嗎?我們不是不應該平凡嗎?

說到底,我們就是需要一個成就感…誰都不想漫無目標的活著…

但是靜下心來想,數字帶來的成就感真的那麼有價值嗎?

別人的認同與肯定真的那麼重要嗎?

這個世界每個人追求的本來就不一樣,我們真的有自己確定的方向嗎?

如果回到聖經的觀點,不管你我是不是基督徒,我們都是上帝手中的工作,表面看起來是被上帝派來世界上出差,完成祂要我們完成的使命,但是更深層的意義其實是透過我們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色來雕琢我們的性格,我們能夠成為一個更加合乎上帝心意的人,恐怕這才是活著的意義。

如此一來,成就感就只是這個過程當中享有的樂趣,不會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或者換個角度來說,看到自己生命的改變才是最大的成就感。

難怪希伯來書的作者強調耶穌為要用受苦來完成救贖,因為改變的過程幾乎跟受苦脫不了關係。

想通這一點以後,就不需要用自己或兒女的成就來滿足自己,也不用那麼在乎別人的掌聲與眼光,就單純而美好的細細品味生命的每個剎那與瞬間,因為我們正在跟永恆相連。

神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神的兒女「巴不得」別人蒙福,而不是「見不得」別人蒙福!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