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个地方,能够解决人们所有的烦恼,该有多好?这里不只卖日常生活用品,还有提供解决忧愁的咨询。只要在晚上把写了烦恼的信丢进铁卷门上的投递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后面的牛奶箱里拿到回信解答。
这是电影《解忧杂货店》的神奇设定,引人入胜,也引人深思:如果生命中真有一间解忧杂货店,试问你会写下怎样的烦恼信?
◤歧途青年闯入神奇杂货店
电影主题围绕在「浪矢杂货店」和孤儿院「丸光园」,其创办人浪矢雄治和皆月晓子曾是恋人,分手后走上不同人生,一位选择倾听陌生人的烦恼,一位选择照顾被遗弃的孩童。
三名出身丸光园的青年:敦也、翔太、幸平,在一次行窃逃亡中误入已荒废的杂货店,他们却意外地发现,这间店在眼前复活了。
三名出身丸光园的青年:敦也、翔太、幸平,在逃亡中误入已荒废的杂货店。
牛奶箱里,一封来自1980年的信悄悄出现。他们回了信,帮助了他人,却更惊觉,原来那些他们所帮助的人,竟与丸光园有深切关联,包括那位刚被他们绑住、搜刮财物的女子,她竟是同样出身丸光园的孤儿,过去曾因自己的回信改变了人生。
剧情编织出一条看不见的命运线,将杂货店、丸光园、年轻人紧紧串连,穿越2012年与1980年代,正如翔太所说:「浪矢杂货店和丸光园之间有一条无形的线,仿佛被人从天上操控著,我们会闯进这家店也不是偶然。」
翔太和幸平决定回去自首,敦也却不服气,走出店外,却在后面的牛奶箱里拿到了浪矢老板给他的回信,那是32年前浪矢老板临终前的最后回信。
而浪矢老板在生命尽头仍惦记着一位咨询者「绿河」的死,深感内疚。就在他准备走向死亡时,他回到了杂货店,见到了年轻时的园长,而铁卷门的投递口开始收到来自32年后的感谢信,其中一封来自绿河的女儿的书信,让他从悔恨中获得释放,带着安慰与尊严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临终前,他留下最后一个指示,请儿子在自己32年后的忌日,将「浪矢杂货店只限一晚的复活」的消息公布在网路上。
解忧杂货店温柔有力的设定,也深深对应了圣经的应许:「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彼得前书五章7节)
浪矢老板不厌倦地回信为人解忧。(剧照来源:IMDb)
◤耶稣,就是真正的解忧者
耶稣的信箱不曾关闭,心也从不拒绝。祂接收的不只是文字,还有我们的眼泪、叹息、怒吼与沉默。祂不嫌弃我们的软弱,不批评我们的迟疑;祂如同那位杂货店老板,安静地读每一封心灵来信,并以爱真诚地回应。
敦也曾说:「我们这种人渣有资格给别人提建议吗?」电影中的三位青年原是社会的边缘人,却在为他人解忧的过程中,找回自我价值。他们从「不被需要的人」成为「带来祝福的人」。如同福音的奇妙之处:神从不寻找完美的器皿,而是乐意使用破碎的人,成为祝福的管道。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哥林多后书一章4节)
◤信仰从不回避痛苦
耶稣自己就是那位背负重担的神。祂经历被否认、被遗弃、被杀害,最终在十字架上,回应了人类最深的呐喊:「我被爱吗?」
耶稣用生命回信:「是的,我爱你。」
我们总以为,必须变得更好,才能来到神面前,但耶稣从不挑服事的人。祂接待夜里偷来见祂的尼哥底母,也向正午炎阳下孤独打水的撒玛利亚妇人敞开心扉。祂的回答,可能不是立即的解决方案,而是一句经文、一段陪伴、一个机会,邀我们缓缓转身,看见希望的光。
祂不只解忧,也赐下真正的平安;不是短暂的情绪安抚,而是来自永恒的医治。
如果你正经历低谷,不妨也写一封信,不必笔墨,只需一颗诚实的祷告心。把你的困惑、后悔与挣扎交给耶稣,祂会以适合你的方式来回应。
我们的主耶稣,是那间永远开着的「解忧杂货店」。
祂不只听你说,更陪你走;不只是安慰你,更愿意转化你,使你也成为别人生命中的安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