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若太急于求成,结局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的成长失去了自我学习的机会,最终,走向「揠苗助长」的后果。

现今的教养现场,因为少子化,每个孩子都成了家中的珍宝,也因此出现许多直升机父母,不断地盘旋在儿女身旁,过度关注或干预孩子的生活细节,孩子竟然就被圈养成「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和公主,成为逐渐失去自理能力的巨婴。父母以爱之名掌控孩子,为孩子安排人生剧本,要求孩子照着自己的标准而行。又因为害怕孩子面对挫折与失败,急于代替孩子解决困难,于是,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只能两手一摊,大哭一场,等候最亲爱的父母收拾残局。

当问题来临时,试着帮助孩子厘清,面对问题时的感觉是什么?困难之处是哪些部分?又有几种方法可以来因应?在问答的过程中,孩子也能尝试思考面对问题的解决态度和原则。另外,父母亲必须学习接纳不完美,心情轻松一点,脚步放慢一点,那么,自己和孩子都可以多些喘息的空间和调整的机会。 

一、适时放手,让孩子从做中学

父母提供孩子协助与支持。许多事物的熟练来自于经验,让孩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认知和判断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做错了,不妨就当作是一场练习,可以学到宝贵的教训;如果成功解锁,所获得的正向鼓励和肯定,可以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当下一次挑战到来时,能够持续拥有勇敢与热情。刚开始,建议父母不要让孩子解决超过能力范围的事 ,让孩子有更多成功的可能,给孩子机会,从做中学。让孩子参与决定,也学习承担决定的责任。你会发现,原来孩子做得到,他们的心灵也会愈来愈健壮。只有父母适时地放开紧抓的手,才能让孩子张开双手去承接新的改变和祝福。

二、成为榜样,让孩子依循方向

父母成为孩子的示范引领者。孩子年纪小的时候,会透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孩子渐渐成长,如果亲子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信任感,父母的所言所行,自然可以成为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身教更甚于言教,当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行动来解决问题,他们在其中所经历与获得的方法和原则,超越书籍与言语所能带出的果效。往后,他们就可以依循这样的方向前进。作家鲁迅先生曾经对于父母的角色有恰如其分的诠释: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其实,耶稣在带领和牧养门徒时,也不仅是传讲道理,而是亲自成为榜样,并且让门徒付诸行动与实践。《彼得前书》五章2-3节:「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父母要学习成为好管家,放下手中的指导棋,以牧人的心来教养孩子,尽力浇灌他们,并且清楚地知道,叫他成长的,惟有创造他生命的主。

留下您的评论

请填写您的评论!
请填写你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