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相爱」是基督徒最熟悉的概念,却也是造成最多纷扰的主因。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人与人之间难免有摩擦,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又被不完美的父母养大,如果没有「爱」,肯定是灾难。
问题就在于「什么是爱心」?但凡在基督信仰圈子久一点的人,都很容易感觉到困惑,因为爱心几乎成了一个魔咒让信徒团体变得非常混乱。
举例来说,教会有人金钱出问题或者品性有争议,往往就是爱心大旗扬起的时候,如果有人提出纪律,就要有被戴上「没有爱心」大帽的心理准备。
教会团体只要出事,一定会有纠察队吹哨子,要大家用爱心解决事情。
任何违反圣经真理的人只要抬出「爱心」,自然就会有支持者挺身而出,让事情难以收拾,真理与原则也瞬间一文不值了。
爱心这个万灵丹,最后往往成了穿肠毒药,令人唏嘘。
之所以如此,追根究底还是跟华人「以和为贵」的文化有关,想通这一点,就会茅塞顿开。
几千年来,我们的习惯是非常抗拒人际冲突的,只要有人冲突,我们就焦虑,所以各个领域都会有人负责「乔」事情,万一乔不拢,那就各打五十大板,不要再吵,我们的顺序是「情理法」不像西方世界是「法理情」,既然先考虑「情」,那就很难有一致的标准了,因为每个人的「情」都不一样,这就是混乱的根源。
跳脱信仰的层面,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
问题是,基督徒团体是依据圣经行事,很多人并未发现:基督徒强调的爱心跟外面社会强调的爱心完全是两回事!
这也是普救论会出现的原因。
所谓普救论就是主张:既然神爱世人,就不会有人沉沦,世界上根本没有地狱。
这个看法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真相:上帝的爱是建立在真理里面。
若有人违反了真理必须悔改才能领受爱,不能把爱放在真理之上,这就是基督徒所谓的认罪悔改。
所谓教会就是一群认罪悔改的人共同降伏在圣经真理之下,基督徒所谓的爱就是把一个人带回真理之中,离弃了真理的爱就不是圣经所谓的爱。
只可惜不管圣经写得多清楚,只要碰到华人文化还是要退避三舍,这就成为华人教会小圈子最常见的困扰了。
以弗所书4:15 唯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
既然成为基督徒,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免得将来耶稣说:我不认识你。
文化的「爱心」大概是华人基督徒最难摆脱的魔咒,下次再遇到,就胸有成竹一笑置之吧!











